幼兒園費用居高 學前教育該不該劃歸義務教育?
《齊魯晚報》近日刊發(fā)“民辦幼兒園:‘入園費比房貸都高’”一報道引關注。“入托難”問題近年來飽受輿論詬病,公立不足私立太貴、政府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成為爭議焦點。隨著“二孩時代”的來臨,“幼兒園荒”必將進一步給中國學前教育帶來壓力。呼吁政府在發(fā)掘“二孩紅利”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學前教育投入,特別是平衡財政分配,真正把教育資源惠及各個群體身上。
缺口大:幼兒園可財政填補興建 師資培養(yǎng)非一朝一夕
從整體上看中國“幼兒園荒”的現(xiàn)狀,一是數(shù)量不足,而是配套師資力量欠缺。
《中國青年報》近日刊發(fā)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政策研究所教授李玲等人的聯(lián)合研究論文指出,“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實施以來,將從2019年開始對學前教育階段的適齡幼兒規(guī)模產(chǎn)生影響,特別是到2021年,適齡兒童規(guī)模將達到峰值,或接近5800萬,比現(xiàn)在增加1500萬左右。
但面臨的現(xiàn)實是,屆時幼兒園數(shù)量或出現(xiàn)進一步嚴重缺口?!?014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4年全國共有20.99萬所幼兒園,但預計到2021年,我國學前教育園舍需求量將達到最大值31.95萬所,相比而言,缺口約11萬所。除了幼兒園的不足,幼兒教師和保育員也將面臨缺口壓力。教育部曾公布的2014年我國學前教育幼兒教師及保育員總量約為239.5萬人,但據(jù)研究指出,到2021年,政府或需補充335.6萬名教師及保育員。
不止是未來幾年,當前學前教育在幼兒園數(shù)量、師資配備上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許多矛盾。根據(jù)2014年全國幼兒園數(shù)量及2016年的學前教育園舍需求量,缺口已經(jīng)達到近1.66萬所;在師資方面,較2014年,2016年仍需補充約87.37萬名的專任教師和80萬名保育員。
分析看來,暫且相信政府將在學前教育進一步擴大投入,幼兒園數(shù)缺口或可以通過財政投入在短時間內填補,但幾百萬師資力量卻并不能保證在三五年內培養(yǎng)起來,這當中,涉及到大學的專業(yè)教育,畢業(yè)生興趣選項,以及幼兒教師薪資分配等諸多問題,培養(yǎng)效果恐不樂觀。
不公平:公、私立幼兒園財政分配不均 城鄉(xiāng)差距被拉大
具體來說,中國學前教育還存在嚴重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
在許多城市,幼兒園一般有公立、企業(yè)、私立等類型,公立幼兒園又根據(jù)不同資質被區(qū)分為示范園、一類、二類、三類4種“等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宋映泉博士近期通過媒體指出,中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目前仍以“投入公立幼兒園為主、投入機構為主、投入硬件為主”。據(jù)其估算,2010年以來中央財政在學前教育投入約900億,但至少90%投入了公立幼兒園。
財政投入向公立幼兒園的偏聚,吸引了更多優(yōu)秀教師轉向公立幼兒園,同時因價格更低(有的甚至月均只有幾百),成為民眾青睞的選項。但因數(shù)量有限,卻最終只能服務于少數(shù)人,這些人中間,或許是“關系戶”,或許是“有錢人”,廉價的幼兒園并未向更多真正有需求的普通民眾敞開大門。
相比而言,私立幼兒園沒有大量的財政資金支持,卻要負擔更大的收學壓力。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以來,對入園兒童增量的主要貢獻來自于民辦幼兒園(約70%)。2013—2015年間,這一貢獻更為突出,有90%的增量是由民辦幼兒園提供。同時,私立幼兒園普遍面臨師資力量短缺的問題,“隔三差五換老師”成為常態(tài)。
所以在輿論抱怨私立幼兒園費用水漲船高的時候,他們確實也面臨著很大壓力,園區(qū)的房租要交,老師的工資要付,教育固然應有公益性,但沒有補貼的私立幼兒園如果要生存,就不能放棄高昂的入園費。
資源分配不均絕不止于此,更大的差別還體現(xiàn)在城鄉(xiāng)之間。
2010年以來,包括中央的900億元,加上地方財政投資,六年以來的學前教育投資達近5000億元,但主要流向仍以城市為主。有學者估算,目前全國仍有1600萬幼兒沒有幼兒園可上,而這些孩子主要來自農村。
比農村境遇更尷尬的是——隨父母在城市的打工子弟們,公立幼兒園上不去,私立幼兒園費用太高,只能選擇在一些非資質的“黑幼兒園”就讀。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女士在和快評社談及該問題時還指出,現(xiàn)在有許多非幼兒園辦學資質的培訓機構也做起相關生意,開設各種針對幼兒的班,希望分羹這塊大蛋糕??梢?,幼兒園市場缺口、財政分配不均及政策監(jiān)管不力等因素給各類學前教育機構留足發(fā)展空間,但同時也帶來各類質量、安全隱患。
他山石:德國幼兒園收費“很隨意”關鍵看家長有沒有錢
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入托難“最敏感的其實并不是缺口問題,而是不公問題。近年來,在學前教育方面,政府財政投入逐漸加大,但并沒有把錢真正落實到弱勢群體身上,反而促成了更大的差距。
縮小這一差距的方法并非沒有,這需要政策積極面對現(xiàn)實,調整方向。有學者提出幾條出路可供借鑒。例如增加公立幼兒園。過去幾年,財政資金大批涌入公立幼兒園,除了補貼師資,校內建設,新建的公立幼兒園數(shù)量遠遠不足;再或者適當平衡公、私立幼兒園財政補貼,進一步提升民辦幼兒園師資水平,降低入園費用;鼓勵各類型私立幼兒園的的合法建設,加強市場競爭,促進入園費合理化。
此外,在學前教育方面,許多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驗可謂他山之石。
旅居奧地利多年的華商王銘四個月前剛喜得千金,他向快評社介紹了奧地利在相關方面的政策——奧地利幼兒園亦有公立、企業(yè)、私立等類型之分,但具體去哪里就讀,往往由政府部門(MA10)根據(jù)幼兒出生情況、父母工作、經(jīng)濟水平等進行安排(一般在住址附近幾家中進行挑選)。家長可說服政府改變相關安排,但要出具充分理由;入學方面,家長需要在每年的年底去政府部門進行提前登記。王銘稱,奧地利的幼兒園入學時間主要是根據(jù)家長在產(chǎn)后拿到的帶薪產(chǎn)假情況來定,比如其妻子的帶薪年假是15個月,自己是3個月,那孩子就可以在出生18個月后入學;而在費用方面,奧地利在教育領域除了民辦的特殊學校,從學前教育到一般性大學畢業(yè)不需要繳納學費。
而在德國,據(jù)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wǎng)》報道,德國幼兒園大致可以分為公立幼兒園、教會幼兒園、企業(yè)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適齡幼兒的父母可以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除了私立的以外,其他幼兒園的收費主要依據(jù)父母的收入而定。父母年收入在45000歐元以上的家庭,入托費為每年1752歐元,沒有收入或低收入家庭則是免收托費的,入托費不是直接交給幼兒園,而是通過教育機構轉交,防止家庭狀況不佳的孩子受到歧視。每個年滿1周歲的孩子都有入托的權利,通常是就近入托。倘若父母想要孩子去更高質量的幼兒園就讀,則可以選擇私立幼兒園,只要肯掏腰包即可。
快評社據(jù)此求證了旅居德國的《歐洲時報》德國分社主編方勇,他表示確實如此。他還補充指出:在德國,3歲以前想要進入公立幼兒園還是比較難的,但是3歲以后,法律規(guī)定必須入托。
看了歐洲個別國家的案例,恐怕國人又要羨慕了。但要知道,歐洲發(fā)達國家普遍都是高福利國家,有充分的財政支持教育,這對于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目前還很難達到。但是重要的一點借鑒意義在于:中國是否應當把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領域?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誠如許多呼吁聲指出,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必需品,其社會公益性決定了學前教育資源理應均衡惠及每個老百姓的子弟。如果讓學前教育背離社會公益性,變成更為商業(yè)的盈利機構,只能說明政府在學前教育辦學方面仍存職責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