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讀書的價值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最重要的是提升文化素養(yǎng)——在文化學者、作家雷濤的人生中,讀書,用他的話說“重要性僅次于吃飯”。
雷濤于近日在自己的書房接受記者專訪,將自己多年的閱讀經(jīng)驗和盤托出:怎么讀書、讀什么書——在他的眼中,閱讀可是件需要認認真真下功夫的事。
青少年時代在動蕩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度過,雷濤卻感慨自己幸運,少年時并沒有像很多同齡人那樣饑渴于閱讀的貧瘠,“我的父親是‘吃公家飯’的,他一直認為,閱讀對于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想方設(shè)法為我提供圖書,我在初中時,就有了讓小伙伴們羨慕的書房。”
以“書中自有黃金屋”為宗旨的父親,首先為雷濤選擇了許多頌揚英雄的書,希望他向楷模學習,劉胡蘭、董存瑞、雷鋒等英雄人物的傳記,一度堆滿了雷濤的書架。此外,父親希望雷濤能通過閱讀在那個年代“謀到個還不錯的工作”,于是牲畜醫(yī)療方面的圖書又在書架上摞了幾尺高。
如今回憶起來,雷濤笑言,英雄人物的傳記,確實影響了自己,讓他從小就有著浪漫英雄主義情懷。但當看到畜牧醫(yī)療方面的圖書時,他忍不住跟父親發(fā)了火,“我自己喜愛的書,都是能夠充實內(nèi)心的,多為文史哲方面的圖書,包括中國的經(jīng)典——像《三國演義》《水滸傳》。”
在很多年后,當雷濤成為父親,為兒子選擇圖書時,他再沒有以“實用”為信條,“我一直認為,閱讀一定要讀經(jīng)典,去讀那些真正能夠奠定世界觀與人生觀的書——因為讀書其實是為我們的精神在打底。”在雷濤看來,讀國內(nèi)的書無法繞過《三字經(jīng)》《詩經(jīng)》、唐詩、宋詞、明清小說……讀國外的書就必須去接觸托爾斯泰、泰戈爾、巴爾扎克……“并不是說我們只能讀經(jīng)典著作,但要想打好閱讀的底子、打好人生的底子,就應該盡量讀經(jīng)典的書。”
雷濤曾任陜西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等職,他的職業(yè)生涯幾乎一直與書本和寫作打著交道。這也讓他對書的癡迷與日俱增——如今雷濤書房的藏書早已超過萬冊,而每天吃過早飯、讀過報紙后,就是他雷打不動的閱讀時間。
“閱讀,還是一定要讀紙質(zhì)書。”雷濤并不否認,翻開手機刷屏或是點點他人的分享鏈接,也是一種閱讀,“網(wǎng)絡(luò)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缺乏嚴謹?shù)闹螌W精神。如果過度依賴網(wǎng)絡(luò)信息,就難免會人云亦云,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會失去創(chuàng)新與突破的能力。更何況,這些電子產(chǎn)品帶來的碎片化的信息,對于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并沒有太多價值,在我看來,反而非常浪費時間。”
即使閱讀書籍,雷濤也認為必須掌握方法,才能達到有效閱讀,“閱讀應該有三個階段——讀懂,要明白作者寫了些什么,表達怎樣的觀點;讀通,要對書中涉及的各個方面,如社會面貌、政治、經(jīng)濟、文化領(lǐng)域結(jié)構(gòu)進行涉獵和通讀;讀透,要能夠從書中得到感悟,汲取并使之成為自己的人生知識。”
此外,雷濤還建議每位讀書者都能做好閱讀筆記,“讀書人應該有自己的文化立場,獨立的思考與見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除了紙質(zhì)書之外,四處游歷和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交流,也被雷濤視為一本無形的書,一本“重要的大書”。“如果有讓人生豐富起來的捷徑,除了閱讀,那便是游歷四方。”
“在游歷中,不恥下問,能解決很多圖書閱讀中困擾著你的問題——總能收獲來自不同領(lǐng)域的人的指點,在民間臥虎藏龍者的智慧中受益匪淺。”這些年,雷濤走過了國內(nèi)和國外很多地方,他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與當?shù)厝说慕涣?,紛紛寫進作品,眼下,他正在寫的《我的鄉(xiāng)村記憶》《遙遠的回坊》等幾部作品,都與他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
“不管是有形的書,還是無形的書,閱讀都能夠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的世界。”雷濤說,閱讀的最終價值,還在于把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悟、所獲沉淀為文字,分享出來,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記者孫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