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走訪“提”出“老大難”,集中討論“議”出金點子,合力實施“結”出富裕果……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扎魯特旗在脫貧攻堅中,摸索出“議貧會”工作機制,極大激發(fā)了干部群眾主動性,解決了一大批脫貧致富瓶頸問題,取得較好效果。
庭院增收說個透
“下午5點半村部開‘議貧會’,討論庭院經濟,家里說了算的去!”“收到”“收到”……入夏前,扎魯特旗魯北鎮(zhèn)義和碑村的微信群里信息不斷。
天色已晚,村委會會議室燈火通明,隨著最后幾個人連跑帶喘、滿臉歉意地趕到會場,這個村今年第五次“議貧會”召開。
義和碑村山地多,干旱缺水。干部此前走訪發(fā)現(xiàn),大家普遍想利用庭院增收。
“我們多次研究考察,準備了‘塞外紅’果樹、口蘑兩個適合當?shù)赝ピ旱耐扑]項目。”村第一書記王曉東開門見山。
“這果樹能過冬不?誰教大家種?”貧困戶楊澤明第一個發(fā)言。
“我去過市林科院,他們培育的‘塞外紅’用本地山丁子嫁接,耐寒,過冬沒問題。”村黨委書記張子學邊翻看筆記邊回答。
“種植不用怕,我老丈人是果樹專家。”魯北鎮(zhèn)黨委書記崔雷雷接話,“到時我給聯(lián)系免費指導。”“崔書記可得給老爺子好好做工作,不然我們還得花錢學。”楊澤明一句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果子好賣不?不好賣,我可不種。”71歲的貧困戶呂鳳榮大聲問道。
“‘塞外紅’果實香甜,耐儲存,這幾年在南方很受歡迎。”王曉東笑著答道,“一棵盛果期的樹一年結果300多斤,去年每斤4塊錢還供不應求。呂大娘放心吧,不愁賣。”
“果苗貴不貴?”一名貧困戶又問。“6年生的苗木市價漲到100多塊了,但市林科院為支持咱們脫貧,每棵只賣30塊錢,品種也更可靠。今年種下去,后年就能大量結果。”王曉東說。
會議室里,大家熱烈討論,從購苗、栽苗說到植保、銷售……呂鳳榮當場報名種植10棵果樹,“有這么多好政策,我先種上試試。”
晚上8點多,會議室的燈才熄滅,13名貧困戶報名種植150株果樹。
干部真正坐上炕頭、走進地頭 群眾就有奔頭、干頭
“議貧會”源自解決農牧民訴求的工作實踐。2016年,有部分農牧民到蘇木鄉(xiāng)鎮(zhèn)、嘎查村反映訴求和問題,主要是生產生活有困難、對貧困戶納入不認可、幫扶干部不接地氣、工作不到位等。
對此,部分蘇木鄉(xiāng)鎮(zhèn)嘗試組織包聯(lián)干部深入走訪,召集有關干部、貧困戶坐在一起,討論脫貧問題和解決辦法。扎魯特旗扶貧辦主任馬顯赫說,這種機制取得較好效果后在全旗推廣,并被稱為“議貧會”。
“議貧會”讓幫扶干部更深入走訪群眾,主動謀劃脫貧思路。“不真正坐上炕頭、走進地頭,就不知道貧困戶想啥、盼啥,也就不知道會上到底‘議’啥。”王曉東感慨地說,“議貧會”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最終才獲得了群眾認可。
據統(tǒng)計,“議貧會”推行以來,2000多名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和幫扶責任人深入包聯(lián)嘎查村與貧困戶座談商議,詳談生產生活狀況、教育醫(yī)療等惠民政策落實情況,共商脫貧之計、共議致富之舉。
“議貧會”還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去年義和碑村的一次“議貧會”定下了庭院養(yǎng)殖,呂鳳榮報名養(yǎng)了2頭豬。“會上干部們把抓豬養(yǎng)仔、疾病防控啥的都給考慮到了,有專人教,咱跟著養(yǎng)上一年也學會了。”她說。
但呂鳳榮不滿足于養(yǎng)豬,她家院子近500平方米,豬圈之外還有很多空間。“總琢磨著種點兒啥掙錢多,這次會上感覺‘塞外紅’不賴,‘議貧會’給我們出‘金點子’!幫扶干部那么上心,咱們哪能不好好干呢?”呂鳳榮笑著說。
截至目前,扎魯特旗已召開“議貧會”2200余場次,“議”出問題2000余件,解決貧困戶實際困難1000余件,受益群眾4萬余人次。
鞏固脫貧成果 帶動鄉(xiāng)村振興
4月18日,扎魯特旗正式退出自治區(qū)級貧困旗縣序列。“議貧會”工作機制助力扎魯特旗摘掉貧困帽子,但這個旗摘帽不退責任,繼續(xù)深化“議貧會”工作機制,鞏固脫貧成果,帶動鄉(xiāng)村振興。
“‘議貧會’有效解決了一大批制約百姓脫貧致富的瓶頸問題,下一步要繼續(xù)以‘議貧會’夯實脫貧成效。”旗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副組長梁鐵寶表示,要在全旗239個嘎查村實現(xiàn)“議貧會”工作機制全覆蓋,進一步建立完善相關臺賬、會議記錄、影像等佐證材料。
同時,“議貧會”還將堅持問題導向,與鄉(xiāng)村振興無縫對接。旗委書記白立柱說,產業(yè)振興是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也是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議貧會”從“議”如何擺脫貧困,到“論”如何致富振興,真正做到以“議貧會”帶動鄉(xiāng)村振興。
目前,義和碑村的150株“塞外紅”已經在果樹專家指導下全部種好,一株株果樹在陽光照耀下扎根生長、蓄積力量,等待著結出豐收果實。新華社記者于長洪、劉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