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武縣位于關中西部陜甘交界處,是陜西的西大門,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因“長于用武”而得名。全縣總面積567平方公里,轄7鎮(zhèn)1個街道133個行政村,總人口18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六盤山連片特困縣、陜甘寧革命老區(qū)縣。
人文歷史
長武是古人類發(fā)祥地之一,境內發(fā)現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秦漢文化遺址81處,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唐昭仁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碾子坡遺址是迄今發(fā)掘規(guī)模最大、收獲最為豐富的一個先周文化遺址。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傳播革命火種。
生態(tài)環(huán)境
長武縣境內兩塬三川,林木蔥蘢,森林覆蓋率達到34.8%,全年空氣質量優(yōu)良天數保持在250天以上,年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氣溫32攝氏度,比西安平均低5攝氏度到6攝氏度,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可品果,冬可避霾。
主導產業(yè)
長武地處世界蘋果最佳優(yōu)生區(qū),是國家級出口蘋果標準化生產示范縣,被譽為“中國蘋果之鄉(xiāng)”,蘋果面積發(fā)展到28萬畝,產值穩(wěn)定在15億元左右。長武礦產資源富集,地處陜西第二大煤田腹地,境內探明煤炭儲量58億噸,建成和正在建設亭南、胡家河、高家堡、孟村、楊家坪5座煤礦,全縣煤炭產能達到1700萬噸。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00.46億元,比上年增長4.9%;農業(yè)總產值完成30.84億元,工業(yè)總產值完成118.16億元。
脫貧人口
長武縣共有貧困村92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23戶32342人。截至2018年底,全縣累計脫貧8331戶30718人,9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全縣剩余未脫貧人口892戶1624人,貧困發(fā)生率降至0.97%。
“五到”合力 讓群眾有產業(yè)能就業(yè)
8月8日,黃迎當在長武富熙服飾有限公司制衣車間工作。
記者 吳莎莎文/圖
8月的長武,連片的現代化果園、排列整齊的光伏發(fā)電太陽能板、承載著貧困戶希望的社區(qū)工廠,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生機。
2018年,長武縣圍繞整縣脫貧摘帽目標,確定了“五到五化”的脫貧模式,通過“一長兩短”規(guī)劃到戶、“綜合公崗”增設到村、“水電路信”建設到組、“扶貧政策”落實到人、“志智雙扶”深入到心,實現頂層設計系統化、資金管理規(guī)范化、隊伍管理規(guī)范化、社會扶貧多元化、督查巡查常態(tài)化,讓群眾有產業(yè)、能就業(yè)、過上好日子。目前,長武縣貧困發(fā)生率降至0.97%,實現了30718名貧困人口脫貧,交出了一份脫貧攻堅的精彩答卷。
黃迎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è)
8月8日,在長武富熙服飾有限公司制衣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干活,機器嗡嗡作響。長武縣洪家鎮(zhèn)司家河村的脫貧戶黃迎當嫻熟地踩著縫紉機,不一會兒,一件兜蓋就縫好了。
黃迎當家有5口人,她丈夫手有殘疾,干不了重活,家里種了2畝蘋果樹,兩個兒子都在上學,大的14歲上初一,小的6歲剛入學,家中還有80多歲的公公需要照顧。黃迎當告訴記者,去年5月縣上建起了社區(qū)工廠,招縫紉工,她看這份工作離家近,又不需要特別高的技術,加上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就報了名。
經過培訓,黃迎當在家門口的社區(qū)工廠上班了。去年10月,她又來到位于縣城的總廠上班,每月能賺1000元到2000元。她每天要接送孩子上下學,而社區(qū)工廠的工作時間可以靈活調整,既能照顧家庭,又能賺錢補貼家用。在家門口就能就業(yè),黃迎當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當天,長武富熙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史凌剛正忙著給全縣8個社區(qū)工廠發(fā)放布料。他告訴記者,這批訂單今天剛下發(fā),他要找人把剪裁好的布料發(fā)往各個社區(qū)進行加工,社區(qū)工廠的工人只負責縫制成衣,總廠收回后再進行掛牌、熨燙、包裝等后續(xù)環(huán)節(jié)。據介紹,該公司結合精準扶貧,采用“1+8”模式,建成富熙服裝加工就業(yè)扶貧工廠1家、在8個鎮(zhèn)(街道)建立社區(qū)扶貧車間8個,社區(qū)扶貧車間吸納了201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yè),實現了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yè)增收。
據了解,長武縣實施了“公益專崗保就業(yè)、扶貧工廠增就業(yè)、推動轉移促就業(yè)”三大工程,努力實現“就業(yè)一人、脫貧一家”。除了社區(qū)工廠外,長武縣深入推進公益專崗助力脫貧攻堅五年行動計劃,全縣開發(fā)公益崗位安置貧困群眾2067人就業(yè)。同時,縣上將330名貧困勞動力就地聘任為生態(tài)護林員,確保有就業(yè)意愿且有就業(yè)能力的貧困戶至少1人實現非農就業(yè)。長武縣還借助咸泰、長海扶貧協作平臺,擴大貧困勞動力就業(yè)渠道,加大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yè)力度,推動貧困勞動力轉移促就業(yè)2730人。
蘋果村的蘋果經濟
在長武縣亭口鎮(zhèn)樊羅村,一排排矮化密植的蘋果樹整齊排列,果實豐碩。樊羅村二組脫貧戶池建民正在地里給果樹擰枝。“這個活需要眼力見兒,準確找到哪條枝該擰。擰好了枝,蘋果才能長得又大又甜。”池建民說。
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洪軍告訴記者,2015年以前,村上的主導產業(yè)是柿子和糧食,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莊環(huán)境也不好,村民辛苦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池建民的妻子早年去世,他帶著兒子以種糧為生,住在土木結構的老房子里,年收入一兩千元,2014年他家被確定為貧困戶。
2015年,鎮(zhèn)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長凌公司和萬富公司兩家龍頭企業(yè),建成“密植雙矮”蘋果示范園700多畝,蘋果從此成了樊羅村的主導產業(yè)。當年,池建民在這兩家企業(yè)打工,在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為果樹打藥、除草、拉枝、疏花、疏果,一年下來能賺1萬元左右。
劉洪軍說,這兩家企業(yè)同年建園,果樹栽植第二年就掛了果,今年就能進入盛果期,預計畝產可達3000公斤至4000公斤。2017年至今,兩家企業(yè)每年共為40戶貧困戶每戶發(fā)放1000元扶貧資金分紅。2018年,村扶貧互助合作社帶動21戶貧困戶,以產業(yè)到戶資金10.5萬元入股長凌公司,分4年本息同步分紅。2018年9月30日,每戶貧困戶領到了2350元的第一筆分紅。
蘋果產業(yè)讓樊羅村變了模樣。村莊道路已基本完成水泥路硬化,118盞路燈點亮了黑夜,142戶村民的自來水入戶問題也得到解決。樊羅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000元左右,提高到2018年的9200元。
池建民家的生活也大為改觀,除了務工收入和分紅款,還有3畝地的流轉費1500多元。他現在住上了新建的平房,兒子在西安一家餐館當廚師,池建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據了解,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長武縣堅持“果業(yè)主導不動搖、特色種養(yǎng)做示范、勞務就業(yè)促增收、光伏發(fā)電有保障、電商扶貧拓渠道”的產業(yè)發(fā)展方略,因戶施策、長短結合,努力實現村村有特色產業(yè)、戶戶有增收項目。
住上新房的賈玉霞
8月8日18時,在長武縣巨家鎮(zhèn)移民搬遷安置小區(qū),賈玉霞正在廚房做晚飯。“去年6月我們全家搬到這個房子,還享受到很多優(yōu)惠政策,日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賈玉霞感嘆道。
賈玉霞是巨家鎮(zhèn)馬成寺村人,丈夫在西安打工,她在家種了5畝地,年收入三四千元,全家之前一直住在20世紀90年代蓋的土坯房里。賈玉霞回憶道,住了近30年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屋后墻上的裂縫手指頭都能伸進去,下雨天房頂還漏水。
后來,因兩個孩子在鎮(zhèn)上上學,賈玉霞為了方便照顧孩子,便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15平方米的房子。2016年,賈玉霞家被確定為危漏房戶,可以享受移民搬遷政策。2017年,長武縣建起了巨家鎮(zhèn)移民搬遷安置小區(qū)。2018年6月,賈玉霞一家搬進了窗明幾凈的新居。
“我家5口人,按照一人25平方米的面積標準,我們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大房子,除了各種補貼,我家只出了1萬元。現在孩子上學很方便。”賈玉霞話語中難掩興奮之情?,F在,丈夫已回到鎮(zhèn)上打工,她自己去年起也在家門口的社區(qū)工廠打工,每月能賺1300元左右。
賈玉霞告訴記者,這幾年馬成寺村越變越好。村上的沙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還發(fā)展起休閑農業(yè)。她把自家的5畝地流轉給了村集體發(fā)展大棚西瓜,去年全家一共拿到村上分紅4000元。2018年,賈玉霞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628元,當年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長武縣加快“兩房”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部入住新房,農村危房改造戶也全部建成入住。對于鰥寡孤獨和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群眾,長武縣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農村互助幸福院“交鑰匙”工程,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107處,共安置特困群眾968戶1704人。
第一書記王爭琦:大東莊村的“自家人”
8月8日,王爭琦來到村民李栓科家走訪。
記者 吳莎莎文/圖
8月8日,在長武縣昭仁街道大東莊村,第一書記王爭琦行色匆匆趕往村民李栓科家進行走訪。幾百米長的路王爭琦卻足足走了10分鐘。因為村民一見到他,就拉住他說幾句家常。
王爭琦自2015年7月到大東莊村擔任第一書記,已經有4個年頭了。2016年之前,大東莊村是全縣的軟弱渙散村之一,村級黨組織缺少凝聚力,基礎設施落后,沒有主導產業(yè),村集體經濟薄弱。王爭琦回憶說:“剛來村上,面對這樣的村情,我心里一下涼透了。”
面對困難,王爭琦選擇迎難而上。為了掌握第一手調研數據,他用一周時間走訪了3個組的所有群眾,并詳細記錄了貧困戶的家庭成員、產業(yè)發(fā)展、收入等情況。在調研過程中,王爭琦還不忘給大家宣傳扶貧政策。
王爭琦的心中時刻記掛著群眾。村民李栓科家2013年被確定為貧困戶。李栓科一個人帶著一雙兒女生活,兒子在西安上大學,女兒還小,家里還有幾筆欠賬。老李對生活沒有信心,王爭琦常常勸他積極面對生活。
2017年7月的一天,李栓科找到王爭琦焦急地說:“王書記,我兒子成績差,畢不了業(yè)可咋辦?”原來,幾天前兒子班主任給李栓科打電話說了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李栓科十分焦急,但兒子又不愿和他多交流,萬般無奈下,他只好向王爭琦求助。
為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王爭琦建議李栓科讓兒子利用暑假,到村上來實習兩個月。李栓科的兒子幫助村干部操作電腦、修改數據,兩個月的實習結束后領到1200元錢??吹阶约河辛擞梦渲兀钏频膬鹤幼兊瞄_朗起來,回到學校后努力學習。李栓科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爭琦深知,要脫貧致富,必須發(fā)展產業(yè)。2017年9月的一天,一條河南、河北等地在太陽能光伏板下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產業(yè)的新聞引起了他的注意。“我當時一看就特別激動,感覺找到了發(fā)展路徑,趕緊召開班子會,讓大家討論。”王爭琦說。
經過數次研究商討,村兩委最終確定在二組一塊承包合同即將到期的廢棄磚廠修建光伏農場,并上報街道辦確立這一項目。2017年底,村上拿回了那片已經廢棄的土地,為了確保項目盡早開工,街道辦派駐了工作組,專門到村與干部、群眾一起拆除廠房、清騰垃圾、平整土地。
“除了整地,當時棘手的還有集體用地流轉費用分配的事。村里這戶想讓新娶的兒媳參與分款,那戶想讓出嫁的女兒參與分款、這些都成了阻力。他們白天務工,我們就晚上去村民家做思想工作,給他們講道理,村民們漸漸想通了,最后阻力也變成了工作合力。”王爭琦說。
2018年5月,占地65畝,總投資1662萬元,裝機容量2100千瓦,預計年發(fā)電收益210萬元的產業(yè)園建成了。該項目扶持關聯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4萬元左右。
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整齊排列,一株株香椿樹苗在太陽能光伏板下茁壯成長,一只只土雞在草叢中悠閑漫步。就在這美好的節(jié)奏中,村民們迎來了第一次分紅。2018年7月到9月,項目發(fā)電總收入33萬余元,大東莊村44戶貧困戶分得2.33萬元,村集體分得1萬余元,其他村的群眾也得到不同比例分紅。
2018年春節(jié),全縣重新調整第一書記時,面對母親腦出血癱瘓、2歲的女兒還年幼的家庭困難,已經連任3年第一書記的王爭琦選擇留任,繼續(xù)扛起第一書記的重任。“在村上的這幾年,我?guī)椭撕芏嗳?,他們同時也成就了我。在這里,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王爭琦說,只要農村、農民需要,自己都會義無反顧留下,直到大東莊村脫貧致富的那一天!
經過幾年的共同努力,截至2018年11月,大東莊村累計脫貧37戶,貧困發(fā)生率降至2%,順利完成了貧困村退出任務。如今的大東莊村,一條條道路從家家戶戶門前延伸到田間地頭,一盞盞路燈點亮夜晚,互助幸福院為特困群眾安起了溫暖的家。村民們都說,王爭琦把貧困戶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他就是大東莊村的“自家人”。